新华网:
专家激辩中国经济热点 年内降息预期现分歧
近期,围绕中国宏观经济的焦点话题,数位专家在不同场合做出分析预测,今年央行会否降息?中国经济拐点在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今年通胀压力会否大幅减轻?在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中,这三大问题成为焦点。
争议一:央行今年会否降息
由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2年春季预测发布会”25日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2年春季预测结果。报告预测,在美国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前三季度M2增速将从一季度的14%提高到18%;但是在下半年欧元区经济走稳之后,M2增速会再度降到16%。央行或在二、三季度连续降息两次,每次下降25个基点,从而使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现有的6.56%降至6.06%;明年将维持该利率水平不变。
知名财经评论员谭雅玲对此持不同看法。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谭雅玲认为,从个人观察角度来看,没有降息的必要。因为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往下走,但货币供应量的从量还保持着相对超过经济总量的水平。谭雅玲指出,如果继续采取货币政策宽松的措施,可能对于经济增长包括未来的风险控制不利。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2012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也预测,今年不会加息也不会减息,当然更重要是不会减息。整个货币政策处于微调状态。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24日在微博称,上半年不存在降息条件,下半年降息概率也不大。魏凤春表示:“市场上一般认为降低存款利率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CPI当月同比下降到2.5%以下,二是经济增长单季低于8%以下。现在看来,上半年不存在这个条件。下半年的概率也不大。”
争议二:中国经济增速何时现拐点
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2012年春季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今年一二季度呈下降趋势,之后回升。2012 年上半年,由于欧元区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进出口增速可能再次大幅下滑。如果通过适当降息0.5 个百分点并保持M2全年增长16%,那么GDP增速可维持在8.59%。但一季度GDP同比仅能增长8.42%,二季度可能进一步降至8.35%,之后逐步回升。课题组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仍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执行总经理李慧勇则认为,今年GDP预计增长8.6%,前8%后9%,拐点可能在二季度。他提出三点原因:第一,房地产投资在二季度可能达到平衡;第二,世界经济可能走出阶段性低迷;第三,政府项目推动经济回升。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表示,中国经济下半年才会慢慢反弹,上半年低点可能会在6-7%,下半年可能是7-8%。
争议三:今年CPI能否大幅下行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2012年春季预测结果指出,2012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大幅度减轻,CPI将回落至3.33%的较低水平。在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会演变成石油危机的前提下,降息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反弹。
陆挺则认为,2012年CPI低于3.5%可能性非常小。他指出,从菲利普斯曲线来看,今年通胀并不会太低,尤其是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实际上对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维持高位将对中国经济乃至通胀产生一定的影响。陆挺预计,今年PPI同比增速2%,CPI同比增速3.5%。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也认为,要实现CPI控制在4%内有一些难度。他分析,物价增长有三个原因:收入性增长推动物价上涨,这是长期存在的;由于人民币连续升值造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这一因素在今年不可能消除;目前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同一份货币带来的购买和便利性增大。短时间内货币流动性过剩,还是存在的,但这个现象是好事,只是要控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