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12年2 月25 日,由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2012年春季预测发布会“稳定增长与深化改革”在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CQMM课题组同时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2年春季预测结果,这也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庆祝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CQMM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共同研发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可用于进行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和模拟宏观政策效应。本次发布是课题报告的第十二次发布,也是我国仅有的利用数理模型推演中国经济走势的学术活动之一。本次发布提供了中国2012年至2013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数据;基于模型模拟分析,提出短期实施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开幕式由经济参考报总编杜跃进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高级顾问俞寿谷先后致辞,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处长何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室主任杨志勇、经济参考报副总编骆国俊、经济参考报副总编陈宝玖、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以及经济科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李建发在致辞中表示,不管从国内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2012年都将是中国经济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研讨会暨发布会的召开,对于更好地研判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可能走势,服务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进年来,厦门大学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经济学科作为厦大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自觉地充当了国际化的排头兵,目前与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数十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教师访问进修、合作研究、学生互换交流、联合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就是厦门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典范之一,运行6年多来,以模型为基础进行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发布会迄今也已成功举办12次,为在世界范围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开幕式之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与厦门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汇报了CQMM2012年春季报告的主要预测结果与政策模拟。

报告指出: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是2012 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欧元区经济在2011 年末明显减速,加上对希腊清偿债务能力的担忧,2012 年欧元区经济前景依然黯淡。预计欧元区经济上半年经济减速将尤为明显,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有所恢复。在美国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的背景下,2012 年,特别是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很有可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此,课题组假定:在前三季度, M2的增速将从一季度的14%提高至18%;但在下半年欧元区经济走稳之后,M2 的增速会再度下降至16%。央行将在2012 年的二、三季度连续降息二次,每次下降25 个基点,从而使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现有的6.56%降至6.06%;2013 年将维持该利率水平不变。

在上述外生变量的假定下,基于CQMM 的预测结果表明:2012 年上半年,由于欧元区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的进出口增速有可能再次大幅度下滑。如果通过适当降息0.5 个百分点并保持M2 全年增长16%,那么,GDP 增速可维持在8.59%的水平。但一季度GDP 同比仅能增长8.42%,二季度可能进一步下降至8.35%;之后逐步回升。2012 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大幅度减轻。CPI 将回落至3.33%的较低水平。在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会演变成石油危机的前提下,2012 年为应对欧元区经济减速而实施的减息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反弹。模型还预测,2013 年,经济增长率将回升到9.03%,CPI 也将有所上升,达到4.55%的水平。

上述预测表明,即使欧元区经济大幅减速,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若能通过适当降息及时予以应对,那么GDP 的增速也仅可能出现小幅下滑。因此课题组认为,应对2012 年可能出现的外部市场冲击,稳定经济增长,中国不需要也不应该再推出2008 年底及2009 年那样的大规模扩张政策。但是,目前国际市场低迷对我国就业、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不可低估。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政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在不断减弱。在目前情况下,将居民的社会保险缴费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居民,将有利于调整政府与居民的收入再分配关系,直接改善居民收入状况,间接调整社会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促进消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认识,课题组模拟了将居民的社会保险缴费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居民的政策效果。据课题组负责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介绍,运用CQMM 模型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实行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在短期内,将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张居民消费,较为显著地提高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例。以社保缴费返还的方式实现转移支付,不仅具有实施的简便性,在操作层面也是低成本的。

模型假设,如果政府在2005 年至2008 年期间将住户部门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50%返还给居民,即四年内分别返还3488 亿元、4322 亿元、5406 亿元、6848 亿元。这样将使再分配后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比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4到4.6 个百分点,基本上恢复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期的政府再分配水平。

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实行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在短期内,提高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张居民消费,显著地提高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例。模拟期间,GDP 增速可增加0.3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季度同比增长率比历史数据平均增加了3.85 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消费的扩张将带动价格水平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扩张,降低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 的比例。模拟期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季度同比增长率比历史模拟数据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了2.79 个百分点。

关于社保返还对物价的影响,模型模拟显示,实行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在短期内会提高物价水平,但是长期的影响趋弱。模拟期间,与历史模拟数据相比,CPI同比增长率有所提高,2005 第一季度增幅为0.7 个百分点,至2006 年第二季度增幅扩大到4.1 个百分点,此后增加幅度持续缩窄,到2008 年增幅维持在0.7 个百分点左右。

课题组还就社会保险缴费返还的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课题组提出,实行社会保险缴费返还,同时必须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的正常运转,其所需资金可以来源于对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再分配。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将部分国有资产收益转为国家提高其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资金来源,降低居民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将有利于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调整居民之间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关系,同时充分体现国有资产收益的全民性,其价值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可行性上看,以2008年为例,该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净利润率高达33.4%。如果将净利润率减少5%,国家财政就可以获得额外的9297.5亿元新增收入,完全有财力实施社保缴费的适当比例返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等围绕研讨会主题分别做了题为“模型预测与模拟的方法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财政政策”、“过去十年的回顾和未来十年的展望”、“未来5年中国改革”、“中国对外经济2012”、“发展实体经济的结构问题”、“减税政策与下一步税制改革”等精彩演讲。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主持。

随着CQMM在海内外影响的扩大,本次研讨会暨发布会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彭博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财经国家周刊、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新华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近五十家新闻媒体记者,并多角度、全方位报道了本次盛会,腾讯网还全程直播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结束后,CQMM课题负责人李文溥、陈抗就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热点接受了媒体专访,同时还应邀参加了新华电视台的名人专访。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