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23年4月3日,“宏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讲座”第5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刘勇政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为“Market Inter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Firms’ Responses to Tax Increases”。

刘勇政教授首先介绍了学界关于企业在不同市场的销售是否相互依赖的争论。他指出部分学者认为当企业的边际成本为常数,且具备灵活调整生产的能力时,企业在不同市场的销售是独立的。但部分学者却表示短期内,企业不具备调整生产量的能力,因此,生产扩张意味边际生产成本的增加,此时,企业在不同市场的销售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接着,刘勇政教授对现有关于外部冲击影响企业国内与出口销售额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考虑市场关联是该领域可拓展的研究方向。基于此,刘勇政教授构建了一个多产品、多目的地的模型,企业在该模型中同时决策销售的产品种类和销售的目的地国家,并对模型需求端的效用函数、预算约束,供给端的生产函数、垄断竞争条件,以及市场均衡的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模型的构建与推导,刘勇政教授指出出口税率的增加将使受冲击的产品价格上升,受冲击的产品销售额下降,这将导致企业边际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其他未受冲击的产品价格降低,最终引起企业生产向未受冲击的产品倾斜以及出口转内销。

刘勇政教授解释了如何用实证去检验模型得出的推论,包括介绍文章采用的数据来源、文章选择的出口退税冲击事件,以及文章如何将出口税率调整冲击加权至企业层面。这些介绍使在场师生对文章采用的指标构建方法、实证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文章的研究结论显示,出口税的增加将使得企业出口销售额减少,但与此同时,国内销售额增加,即呈现出口转内销的目标市场转移。同时,企业受到出口税冲击的产品销售额减少,其他未受冲击的产品销售额增加,即企业内部出现生产产品的转换。刘勇政教授通过一系列检验论证了结论的稳健性。随后,刘勇政教授指出企业在受到负面的出口税收冲击后边际成本上升是导致企业出口转内销以及生产产品转换的关键原因。为了论证这一机制,刘勇政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文章中边际成本的测度方法。

最后,在场的师生们与刘勇政教授就Bartik工具变量的构建、研究样本的选择、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以及文章背后的经济现象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文丨SOE 2020级博士生 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