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服务

智库与服务

报告负责人:李文溥

摘要:当前,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已经从90年代初期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厦漳联动的桥头堡,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步伐的大环境下,厦门承担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城市的重任,目前的辖区面积及既有的资源限制决定了:厦门必然谋求向外拓展的空间。在不久的将来,厦门市将从原来的海岛型单体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群扩展。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地处厦门湾南岸的开发区,有望成为厦门实现其大城市战略中首先关注的对象。我们认为,开发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将在今后5-10年后充分显现。在历经13年开发建设,已有相当的战略储备的条件下,在热度迅速提升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开发区已经到了摆脱内敛性发展方式,转入向外拓展空间的关键时期。

开发区建设的远景目标是,以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为主导,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在10-15年内,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环厦门湾城市群中的一个临港工业新城区。

在实现远景目标的过程中,开发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厦漳联动桥头堡的过渡,目前正在向环厦门湾城市群的重要临港工业区过渡,为成为环厦门湾城市群的港口工业新城区创造条件。

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漳州开发区宜采取的战略步骤是:(1)近期(3-5年),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房地产业,适当配套建设公共市政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吸引人口入住,形成必要的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开发重点上,重点开发区域为一、二区。在港口开发方面,在现有分工格局和《厦门港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分工格局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散、杂货运量,努力开辟国际集装箱航线,逐步培育港口的集装箱干线港功能。(2)中期(5-10年),继续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房地产业,大力培育商贸物流业、金融业等服务业,适度开展城市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重点开发区域为二、三、四区。(3)远期(10-15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以现代化港口为中枢,以临港工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配套,二、三产业相互联动且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依托厦门市主城区的服务功能,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环厦门湾城市群的一个重要临港工业新城区。

开发区当前的战略重点是:积极融入厦门湾、将深水良港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走以港口和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发展模式。

为实现开发区的远景目标,开发区必须在国家实施土地新政的背景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做好预防性措施以应对未来体制上的政企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