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半年成果简报2020年第2

(总第32期)

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1.重大项目之一: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项目负责人:彭水军,项目批准号:12JJD790027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目前在撰写最终报告和结项审批材料,本季度暂无阶段性成果。


2.重大项目之二:集聚经济下的中国地方政府财税行为研究(项目负责人:陈建宝,项目批准号:15JJD790029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非参数空间误差模型的截面最小二乘估计》(李坤明,陈建宝,《数理统计与管理》,2020年第5期)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非参数空间误差模型, 构建了一种截面最小二乘估计法, 证明了估计量的渐近性质, 同时, 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考察了该估计方法的小样本表现, 此外还将理论结果应用于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的实证检验。

阶段性成果之二:《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传播的统计建模与风险预测》(郑丽晖,陈建宝,陈晓平,《应用数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内容摘要:基于网上公开数据,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累计确诊人数与密切接触者,疑似者关系.当前境外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多,防境外输入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重点.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各国当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严重程度,将国外新冠疫情国家分为3:主要疫区,重点疫区,分散疫区,其中意大利属于主要疫区,伊朗,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属于重点疫区,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属于分散疫情区.我国边检可根据风险等级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分批次检查和严格检测,并做好输入病例的追踪管理工作.通过对境外疫情的研究,预测各国风险等级,以期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阶段性成果之三:Uniformity of Spectral Self-Affine Measures》(邓起荣,陈建宝,《Advances in Mathematics》,即将发表)

内容摘要:For an arbitrary self-affine measure defined by a self-affine iterated function system and a family of probability weights, it is proven in this article that, if a self-affine measure is a spectral measure, then the probability weights must be equal and measure non-overlap holds in a weaker sense. In particular, all spectral integral self-affine measures satisfy the OSC.


3. 重大项目之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项目负责人:柏培文,项目批准号:16JJD790031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要素收入与居民分配格局》(柏培文、李相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内容摘要:基于19882013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着重展示和分析我国近20余年来收入分配的要素来源和背后的经济政策原因。从收入人口分布图和收入差距要素来源分解来看,我国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日益增大,收入分布逐渐恶化,"花瓶型"转变为"金字塔型";资本市场参与度较低,资本收入集中于极少部分人手中,呈现"铁塔型""倒丁字型";劳动收入不平等是拉开收入差距的主因,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另外,我国资本收入、转移收入的调节能力在逐渐增强,资本收入可以与劳动收入产生良性互补,转移收入使居民总收入分布图的众数组提高,促进其由"金字塔型""花瓶型"转变。

阶段性成果之二:《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经济增长及收入差距》(焦音学、柏培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内容摘要:研究目标: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基于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构建理论模型,采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并通过收入分解方法延伸讨论劳动收入份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呈"U"形和拟线性趋势,与城乡收入差距为线性和拟线性趋势。第一产业需要增加资本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提高劳动收入。城乡内部及总体收入差距主要源于第二、三产业,提升劳动收入水平普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资本收入水平提升仅有助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研究创新:从产业内、产业间和总体三个层面完成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影响的考察。研究价值:从劳资收入分配视角为转型阶段地区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4. 重大项目之四: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再拓展(项目负责人:龚敏,项目批准号:17JJD790014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高质量供给体系:技术动因、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谢攀、龚敏,《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内容摘要: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受益于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和新一代信息与通信设备的推广,技术进步加速物化于有形资本品,显著改善了要素供给质量。与中性技术相比,资本体现式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突显。针对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关键技术标准制定缺位、知识产权制度薄弱和设备质量监测体系滞后等制约因素,提升中国供给体系质量不仅应增强关键技术识别和产业融合,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更要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政策协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设备质量监测,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依靠创新研发驱动,发挥资本和技术的耦合效应。

阶段性成果之二:2020-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厦大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6期)

内容摘要:基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本文对2020年三、四季度以及2021年四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更新。通过对比第15次百位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本文分析了更新预测的依据,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这是厦门大学课题组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第29次预测。结果表明:受疫情冲击的影响,202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大幅回落,但依然能够保持2.0%左右的增速;CPI预计将上涨CPI可能上涨2.47%。虽然疫情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不会逆转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宏观政策应充分重视疫情冲击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以及疫情冲击对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和消费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中国境外疫情的长期化趋势可能将长期改变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 重大项目之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研究(项目负责人:林致远,项目批准号:18JJD790007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趋势及应对》(林致远,《河北学刊》2020年第7期)

内容摘要:日撤企风波传递出的新信息是,西方在关于未来制造业布局的考量中,将在既有的国防安全、信息安全因素之外,加入公共卫生安全因素。这预示着西方可能会不惜代价重建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趋势或因此而加速。由于中国目前超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因此西方重建制造业体系的计划很难一蹴而就,即便付诸实施,预计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方见成效。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应放置在拓展和完善广义基础设施上,促进竞争,促进创新,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尽早形成独立、完整的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以应对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趋势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阶段性成果之二:《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林致远,黄安杰:《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第11(丙)期)

内容摘要:十四五期间直至更长的时期内,应当持续增加“硬投入”,继续优化“软环境”,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应当具体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激励中小微企业创新;强化竞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对外开放;健全教育体系;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财税调控能力。


6. 重大项目之六: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卢盛荣,项目批准号:18JJD790008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卢盛荣、王鹏程,拟发表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5

内容摘要:“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因应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局势变化,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以及补齐短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密不可分。值此重要历史交汇节点,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即将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人口红利消失更趋明显、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资本利用效率较低、创新环境发生变化等仍然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释放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破除制度藩篱、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着力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配置,我国经济有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向更高水平动态均衡跃升。

阶段性成果之二:《中国经济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卢盛荣、王鹏程,《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内容摘要:"十三五"时期,我国积极因应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以及补齐短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为此,我国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品供给、创新体系、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务质量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重大项目之七:中国跨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增长动力研究(项目负责人:李文溥,项目批准号:19JJD790009

本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从茫然、应然到实然——论宏观经济调控的形成》(李文溥、焦建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内容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狭义宏观调控论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需,限于宏观层面,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狭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概念为基准,可从经济思想转变、微观经济基础、市场化进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宏观调控工具箱的构建,对中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过程如下:1976—1991年为体制改革探索的茫然期,1992—1996年为确立改革目标后的应然向实然过渡期,1997年之后初步形成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然期。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初步形成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7—1999年。

阶段性成果之二:《居民负债压力下的财政政策效应》(王燕武、李文溥,《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2期)

内容摘要:2016年至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民负债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居民债务的快速累积会改变居民消费及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宏观政策效果。本文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了中国居民负债率迅速上涨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包含住房消费属性和居民贷款违约风险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居民负债率样本下的财政支出乘数明显小于低居民负债率样本,居民债务会抑制财政政策效应发挥。居民债务会通过改变财政支出冲击对利率、通货膨胀、住房相对价格及贷款违约风险等变量的作用,影响投资、消费和产出。进一步地,住房消费和一般消费品消费对财政支出冲击的响应在不同债务环境下出现分化,居民贷款违约风险会经借贷约束变化作用于居民消费和投资。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居民债务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反作用。合理控制居民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的负债率,重视债务压力下不同产品消费的变化趋势,加大对非住房消费的财税扶持力度,辅之恰当的货币政策,维护住房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将有助于促进财政政策"增效",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学术研讨会情况

1. 会议名称经济波动与增长:厦门大学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举办时间、地点 2020125-6日,厦门大学经济楼

成果摘要:125日,经济波动与增长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富邦金融与产业研究中心协办。研讨会共有五十余名参会者报名,议程持续一天半,共有十二位报告人在会上宣讲论文。延续该会议的一贯传统,与会学者对入选文章进行深入剖析、犀利点评及激烈讨论。会议希望通过高标准、建设性、专业性的点评和讨论,帮助宏观经济学者打造出更高质量的论文。

会议开幕式在厦门大学经济楼举行,洪永淼教授作开幕致辞,热烈欢迎与会学者来到厦大经济学科。洪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宏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随后,洪永淼教授着眼于中国宏观经济学,针对现阶段研究缺乏中国典型特征事实凝练和科学研究范式,提出新的希冀。他表示,本次会议聚集了国内宏观领域非常活跃的、关注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们,希望大家能多互动、多学习,将自身受到的科学研究范式系统训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后,他希望厦大经济学科的宏观领域研究能做得越来越好,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发挥影响。


研究咨询报告

研究咨询报告1 《疫情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再预测 ——2020-2021年》

报告负责人:龚敏、吴华坤、林致远、王燕武

摘要:基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本文对2020年三、四季度以及2021年四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更新。通过对比第15次百位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本文分析了更新预测的依据,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咨询报告2《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报告负责人:李文溥




主要论文、专著

(一)著作

著作之一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20年)——稳中求进、深化改革与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类别:专著    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字数()42

作者(按署名顺序排列):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二)论文一览表

序号

作者

标题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1

周颖刚

Measuring the   importance of RMB in the exchangerate spill-over networks: new indices of   RMBinternationalisat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20-07-01

2

林致远

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趋势及应对

河北学刊

2020-07-01

3

黄寿峰

税收竞争、财政透明度和非税收入——来自我国市级层面的证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7-05

4

刘鼎铭

全球价值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区分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分析

经济学家

2020-07-05

5

龚敏

中国高质量供给体系:技术动因、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0-07-10

6

洪永淼

构建中国经济学笔谈

经济学动态

2020-07-18

7

周颖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安溪脱贫实践与理论思考

中国经济问题

2020-07-20

8

任力

以工业互联网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7-22

9

薛涧坡

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学中政府角色的思考

经济评论

2020-07-24

10

李文溥

从茫然、应然到实然——论宏观经济调控的形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7-27

11

彭水军

不对称减排、贸易自由化的福利与排放效应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7-27

12

周颖刚

以城市包容性提升地区经济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7-29

13

孙传旺

新时代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8-19

14

柏培文

要素收入与居民分配格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9-04

15

王艺明

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增长与外溢效应——基于改进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9-05

16

周颖刚

中国股市和债市间避险对冲效应及其定价机制

经济研究

2020-09-20

17

洪永淼

Solving Euler   Equations Via Two-Stage Nonparametric Penalized Splin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20-09-21

18

刘鼎铭

居民风险偏好与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金融研究

2020-09-25

19

王艺明

“双循环”格局下的自贸试验区

人民论坛

2020-09-25

20

黄寿峰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变迁与跨越

国家治理

2020-09-27

21

洪永淼

数学、模型与经济思想

管理世界

2020-10-05

22

孙传旺

推进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的五点建议

经济参考报

2020-10-07

23

郑挺国

基于实时信息流的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测度

经济研究

2020-10-20

24

邓明

企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_技术选择效应与技术吸收效应

统计研究

2020-10-23

25

邓明

自然资源禀赋与地方政府的征税能力建设

财政研究

2020-11-05

26

卢盛荣

中国经济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0-11-10

27

黄寿峰

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的六个本质特征

国家治理

2020-11-15

28

王艺明

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道路——关于孙立冰质疑文章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

2020-11-20

29

邓明

信贷约束如何影响了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

金融科学

2020-11-20

30

林致远

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治理

2020-11-22

31

王燕武

居民负债压力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中国工业经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