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新华社发布研究报告称: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将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发生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预计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将为6.4%。
这份报告是在当天我校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9年春季预测发布会”上发布的。主要内容是今明两年共8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值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这是该成果的第26次发布,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春季在北京,秋季在海外”的成果发布模式,影响力与日俱增。
该研究基于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进行,经过多年发展,模型已升级为“第五代”,是目前中国依然在“服役的”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发布会开幕式由《经济参考报》总编辑张超文主持,我校副校长邱伟杰、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李建平先后致辞。邱伟杰说,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中国实践,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围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厦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建平指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着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在理论创新、资政育人和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他希望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找准定位和路径,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高地;找准学校优势和特色,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
发布预测报告之后,我校与《经济参考报》举行了以“减税降费赋能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人民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新社等4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
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保持在6.2%~6.5%区间
基于模型,课题组提出,今明两年GDP增速将保持在6.2%~6.5%的区间,不会发生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具体到2019年,GDP预计将增长6.4%。
同时,课题组预测:投资方面,今明两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态势将得到有效遏制。消费方面,今明两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仍将稳步增长。物价方面,今明两年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水平将处于政策目标下的可控范围内。2019年CPI预计上涨2.01%,涨幅比2018年下降0.12个百分点;2020年CPI涨幅可能降至1.86%。外贸方面,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扩张的趋缓可能抑制中国进出口的增长。
课题组乐观表示,尽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延续稳中趋缓的态势,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一系列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提效率的政策举措,将能极大地稳定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适当降低社保费率
今年,课题组提出的政策建议是:2019年,除了继续实施大规模的普惠性减税政策之外,还应通过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在促进企业有效投资增长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以此实现稳投资和稳就业。
课题组运用模型模拟了企业社保费率降低之后呈现的宏观经济效应。
课题组假定,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与参保人数的比值在2015年—2017年的三年间都保持在2015年人均3750.9元的水平,则随后两年企业和个人可以少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将较实际值分别减少4691.25亿元和12274.70亿元,合计将减少16965.95亿元。
随后,课题组对比分析了将这些少缴的社保费用转移给企业用作利润增加的效果和转移给居民用作劳动报酬增加的效果。
结果发现,两种情景均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同时,因为能够切实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还能激励企业增加投资,进而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不过,课题组说,两相对比,会发现将减收的社保缴费转移到企业作为其利润增加,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增长,从而产生更大的财政收入效应和短期经济增长效应;而将减收的社保缴费转移给居民作为其劳动报酬的增加,对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作用更强,且能够进一步改善总需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调整。
因此,课题组提出,从高质量增长的角度看,将减收的社保缴费转移给居民无疑将产生更好的政策效果。
(李静 陈小鸿)
同步新闻:
超八成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还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超八成专家认为,今年应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一调查始于2013年8月,每年进行两次,调查报告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同步发布。迄今已发布了12次,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介绍,本次问卷共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18个问题,涉及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对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测三大类,共有127位国内经济学家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专家预期今年美国GDP增长率将低于去年水平;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专家一致认为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去年水平。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74%的专家认为要在减税降费、强化融资担保、财政贴息、优化信用体系等方面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切实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关于“下一阶段中国的宏观政策重点将会放在哪些方面”这个多元答案问题,有82%的专家选择的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有82%的专家认为是“稳定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