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双周Seminar 2014-2015春季学期第九讲在经济楼A501室举行。本次Seminar邀请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金融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龚刚教授作题为“投资与商业周期:基于稳定与非稳定机制的视角”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龚刚教授比较了关于商业周期的两种不同认识视角。主流商业周期理论将经济周期归结于外生随机的波动源,因此经济系统被认为具有内生稳定性,由此可以引申出政府应当顺其自然的政策建议。也有学者认为,经济中内生蕴含着反稳定的机制,如投资行为、债务积累、金融资产需求等;稳定机制与非稳定机制同时作用,确定性地造就了商业周期。这一派观点始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
龚刚教授指出,哈罗德模型的精髓在于企业决定投资产生的反稳定效应,这一机制非常现实,理应得到更多探讨;然而在索洛之后,这一机制长期被主流经济学界所忽视。少数研究如Flaschel, Gong and Semmler (2001),Gong and Lin (2008),Gong (2013)等继承哈罗德的思想在模型中引入了投资调整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检验结果,却缺乏微观基础,而且未能采用较一般的CD生产函数。为此,龚刚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力图弥补这两点不足。通过定义Y、K比例为产能利用率对CD生产函数进行改写,再假定企业预先公布价格以探知市场需求,企业的最优决策转化为定产量条件下寻找使平均成本最小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引入货币政策并据此给出企业投资的金融约束,龚刚教授完成了这一模型设定。该模型解得一个三维动态系统,模拟显示,系统可以取得稳定的解或非稳定的解,系统参数如货币政策的力度可以决定系统走向。由此揭示了,在粘性价格条件下,如果考虑到经济内在的非稳定机制,经济不必然自发地趋于稳定;货币政策的力度对经济取得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龚刚教授的研究承接哈罗德的经济思想,见解独到,独辟蹊径,观点鲜明,发人深思。会后,在座师生纷纷就这一研究向龚刚教授提问,探讨氛围极为热烈。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吴华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