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24年10月18日下午,经济楼N302会议室,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朱涛副教授莅临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并带来了一场题为“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的学术讲座。


本讲座是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宏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讲座”第11期,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主持。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周颖刚教授向朱涛副教授赠送了邹院专属设计的手提袋作为纪念品,表达对朱涛副教授的欢迎。




朱涛副教授首先通过“文化差异与经济有关吗?——马克斯·韦伯”这一经典问题引出研究的主要动机,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文化差异的普遍关注这一现象,引出文章核心研究的问题,即经济学能为理解文化差异增添什么?此外,他重点阐述了关于文化差异的叙事视角,即个人主义(西方)和集体主义(东方),这是因为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现代研究中,虽然民族文化在几个关键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但最为重要的一个维度便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接着,朱涛副教授阐述了研究的主要理论建模思想,一是每个人都有加入集体的自由,二是合作有利于集体中的所有个人,三是个人从合作中存在多种分割盈余的方式,四是文化是一种引导个人分配盈余的规范。这四点基本思想构成了理论建模基础,他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积累以及具体事例,对上述思想进行了直观且细致的阐述,充分论证了其现实依据和合理性。并进一步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下经济主体决策的差异性,即集体主义下,集体使所有个人的共同盈余最大化;个人主义下,每个个体都在他人个体最大化的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剩余。现场师生也对着四点思想进行了提问与细致探讨。


接下来,朱涛副教授继续为大家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核心设定、技术细节以及模型均衡的求解过程。他指出,文章主要构建了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讨价还价的规范主要包括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对于双边合作问题,模型主要区分了存在阻碍和不存在阻碍情形下模型的差异化均衡,重点讨论了两种情况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讨价还价模式中发挥的不同作用。结合理论推导结果,朱涛副教授认为,当没有阻碍问题时,集体主义主导个人主义。但当存在阻碍问题时,即双方在合作开始前都必须投入一些资源,个人主义主导集体主义。并进一步强调,每种情况下的主导程度可能取决于合作关系是替代性的还是互补性的。朱涛副教授以丰富的现实例子对抽象的理论定理和引理进行了生动讲述,并对现场师生提出的技术细节问题给予了细致解答。


最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与朱涛副教授就“不同经济主体是否会采用不同的讨价还价规范?”、“模型是否可以从封闭经济体拓展到开放经济体视角?”等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拓展思路。整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丨SOE 2021级博士生 丁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