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下午,经济楼N302会议室,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李瑶教授(Yao Amber Li)莅临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并带来了一场题为“Bilateral Economies of Scope”的学术讲座。本讲座是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宏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讲座”第10期,由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涧坡教授主持。
李瑶教授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项研究揭示了国际贸易中市场特定的双边范围经济对企业出口和进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企业的详细交易数据,提供了关于企业如何通过在特定市场中同时进行出口和进口来共享固定成本的新见解。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成本共享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出口和进口固定成本,从而影响其全球市场参与度。
其次,她介绍了国际贸易成本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特别是 Melitz (2003) 的开创性工作,该工作强调了固定成本在企业出口和进口活动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只有最具生产力的企业才会进行出口和进口,这表明这些活动存在显著的固定成本。这些固定成本的规模和性质对国际贸易的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包括贸易政策的福利效应、贸易自由化对总体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汇率传递等。
再次,为了实证分析市场特定的双边范围经济,李瑶教授使用了 2000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企业的详细交易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企业对外国市场的出口和进口决策,使研究者能够记录企业层面的贸易模式,并揭示了市场特定的双边范围经济的存在。文章进一步通过结构模型估计了这种双边范围经济的规模。模型基于 Antràs, Fort, 和 Tintelnot (2017) 的量化框架,但扩展到企业同时从一组来源采购输入并销售差异化最终产品到这些市场的环境中。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给定市场中同时进行出口和进口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出口和进口固定成本,分别降低 41% 和 37%。
此外,李瑶教授还通过反事实分析,展示了市场特定的双边范围经济对理解中国企业全球市场参与的影响,以及贸易政策冲击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通过双边成本降低机制被放大,这对于理解中国企业如何响应贸易政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包括扩展模型以包含更微观基础的机制,如信息不对称或双向搜索过程,以及考虑成本降低的溢出效应。这些扩展将为理解国际贸易中的复杂动态提供更深入的视角。总的来说,本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国际贸易中企业如何通过市场特定的双边范围经济来优化其出口和进口决策的宝贵见解,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国际贸易成本和企业行为的理解,也为制定更有效的贸易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文丨WISE 2021级博士生 刘文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