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工作简报2010年第3期

(总第23期)

一、学术活动报告

1、7月1-25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厦门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曾金利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邀请访问中心,并为中心硕博生开设《Topics

on Public Economics》课程。

2、7月2日-8日,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Jan Nederveen Pieterse教授访问中心,并为我校莘莘学子带来两场“全球再平衡”、“Is there

hope for Uncle Sam? Beyond the American bubble”的学术讲座。Jan

Nederveen Pieterse教授是美国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2001-2009年期间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社会学系教授。曾在中国、巴西、德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做过访问教授。目前是Clarity

Press的编辑和一系列杂志的副编辑。

3、7月5-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厦门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陈抗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访问中心,并着重讨论了CQMM2010年秋季预测发布会相关事宜。

4、7月11-7月16日,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率领中心研究人员前往江西赣州市进行调研。完成调研两份,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5、8月1-8日,中心研究人员卢盛荣副教授率领中心硕博生前往漳浦调研。课题组针对漳浦县农村居民收支结构变动情况、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等多个问题,共实施了两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范围涉及漳浦县12个镇24个村。目前,课题组已形成调查报告一份,正在撰写的报告三份,预计年内将全部完成。

6、7月25-28日,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到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平潭等地进行调研,完成研究报告一份,已提交中共福建省委。

7、8月-9月,项目首席专家李文溥教授率领课题组部分成员再次前往晋江调研。内容涉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内迁转移、产业发展布局、城市化、劳动力成本等多个问题,并为晋江市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调研活动还在进行当中。

8、近日,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应邀前往韩国参加第三届全球研究年会,并做了题为Chinese Economy and Global Rebalancing的发言。

9、由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人事司主办,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承办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系列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7月13日-7月17日,首期研修班在厦门大学开班,厦门大学吴世农副校长在开班仪式上致词,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曾五一教授、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史代敏教授就经管类统计学教学体系改革、改革开放30年统计学的发展与回顾、统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等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0、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通知,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盛荣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的“中国季度地区经济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课题,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获得资助(批准号:71073130),资助经费27万元。该项目是建立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地区经济的特征,着重将各省市经济行为作为建模的基础,以此考察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等区域经济运行态势,模拟宏观经济政策的地区效应,为地区的经济调控提供政策建议。

11、7月18-20日,日本中央大学建部正义教授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邀请访问中心,并做一场《中日金融政策比较》学术讲座。

12、9月13日,由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主办,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委员会协办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共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0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在新加坡顺利举行。此次报告公布对中国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这也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九次发布。国家发改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我校副校长李建发教授、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与副主任林致远教授参加了此次论坛暨发布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永财与我校副校长李建发先后致辞。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包括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价与展望、宏观政策建议等。

13、9月3-6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周冰教授应中心邀请,访问中心。

14、9月5-12日,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抗应邀前往日本彦根市参加the 18th INFORUM World

Conference,并作题为Exchange Rate, Wage, and

China’s External Imbalance发言。

15、9月16日上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经济楼B102室隆重举行2010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副主任龚敏教授、林致远教授,中心全体专任教师以及2010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见面会。林致远教授主持了见面会,向中心新生介绍了中心专任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研究方向等。李文溥教授简单地介绍了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概况。李文溥说,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基础课程(中心课程难度设置较大,高宏II、高计II是中心硕士生的必修课),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参与中心各项科学研究工作、社会调研活动。李文溥说,中心实行精兵战略,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社会科学家。他希望20-30年之后,中心毕业的研究生中能产生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李文溥强调,尽管同学们可能出于不同的追求报考研究生,但是来到中心,所有学生都必须以正确的心态投入三年甚至更久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并明确宣布,禁止报考与专业无关的资格考试。希望大家全心全意地从事本专业学习。最后李文溥希望同学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研究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进步为追求。在利益面前少一分计较,在学业上多一份追求,在责任面前多一份担当。龚敏教授和林致远教授就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有关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有更高的定位要求,更多地以研究的精神投入学习。最后,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相互交流。

16、9月30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专题会议在嘉庚主楼215召开,校长朱崇实,副校长李建发,社科处处长朱福惠、副处长陈武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副主任龚敏、林致远,厦门大学其他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正、副主任,基地依托学院(研究院)负责人和基地秘书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建发副校长主持。会上,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在简要回顾我校5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成效后,对照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第二轮评估中的投入指标、成果指标、发展指标、标志性成果指标等评估指标,重点分析了我校5个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部对我校基地建设的整改建议,提出了我校5个基地“十二五”的建设重点和学校拟采取的支持措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作了本中心基地建设工作报告。

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重大项目之一:转型期中国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中国的经验(项目负责人:王瑞芳,项目批准号:05JJD790025)

项目最终报告即将完成,拟于近日提交到相关部门。

重大项目之二:中国现行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效果评价与未来走向(项目负责人:张馨林致远,项目批准号:05JJD790094)

阶段性成果之一:《基于DEA方法的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评估》(林致远、龚丽贞,《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增刊)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DEA模型,利用基于2008年我国29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支出无效的21个省市出现无效的具体来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效率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经济发达省市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政府支出管理和技术运用能力,但其中一些省市在支出规模上已然表现出显著的不经济。

重大项目之三: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协调研究:理论、证据与政策(项目负责人:黄建忠,项目批准号:06JJD790030)

项目最终报告即将完成,拟于近日提交到相关部门。

重大项目之四: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异及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项目负责人:陈建宝,项目批准号:07JJD790145)

阶段性成果之一:《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陈建宝,《中国经济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内容摘要:论文首先构建了反映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三层次理论指标体系:核心指标体系、外延指标体系和心理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删除鉴别力差的指标和在同一层次中两两高度相关的冗余指标,构建了筛选后的用于实证分析的核心指标体系和外延指标体系。通过利用相关数据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实际测评了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的核心、外延和综合生活质量,并进一步分析和提出了改善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和建议。

阶段性成果之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陈建宝、陈谢斌,《商业经济与管理》, 已决定发表)

内容摘要: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首先分析和总结了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表现形式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善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重大项目之五:“十一五”期间我国宏观调控方式转变的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李文溥,项目批准号:07JJD630226)

课题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目前阶段性成果有: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共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2010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在新加坡胜利举行。

9月13日,由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主办,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委员会协办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共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0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在新加坡顺利举行。此次报告公布对中国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这也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九次发布。国家发改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我校副校长李建发教授、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与副主任林致远教授参加了此次论坛暨发布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永财与我校副校长李建发先后致辞。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包括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价与展望、宏观政策建议等。

(2)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之一:《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导向的粗放型增长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李文溥、龚敏,《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7期)

内容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不计成本引进外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它得以形成,得到强化,其重要原因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过度追求GDP增长率及政府收入最大化。因此,反危机的政策处方,不仅需要实行总量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而且应当同时进行结构调整。在经济增长率下滑因扩张性政策得以缓解的情况下,结构调整与体制调整应当更多引起重视。

阶段性成果之二:《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结构与产业发展型式》,(李文溥、陈贵富,《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5期)

内容摘要:直至近十年,福建省的产业扩张,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福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至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它保持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却严重萎缩了福建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福建省最终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东南沿海四省中最低的。加快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适度提高劳工工资,以此促进产业转型,改变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推动居民消费扩大,使经济增长从投资推动、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及国内消费共同驱动。

重大项目之六: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刘榆,项目批准号:08JJD790134)

课题基本按照原有计划进行,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新凯恩斯主义》(刘榆、王建光,工作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的新凯恩斯模型,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通过三个方程一起刻画了产出、通胀、名义利率这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这三个方程为:(1)附加预期的IS曲线,即最优化家庭欧拉方程的对数线性形式,把消费、产出和利率联系起来。(2)前向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刻画了垄断竞争厂商的最优化行为。(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着重用DSGE技术研究技术冲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重大项目之七: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项目负责人:邱崇明,项目批准号:08JJD790136)

课题按照原计划进行,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的一个解释》(卢盛荣,工作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采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货币政策的产业传导效应,进而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与区域的效应非对称性原因。结果发现,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经济衰退时要比繁荣时的更大,但这种经济周期性的非对称性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点可以通过特定产业的特性与产业的区域分布来解释,产业的特性包括产业的产品耐用性、开放度、资产负债率、债务偿还能力比率、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率、营运资金比率与企业规模等等,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

阶段性成果之二:《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基于银行体制视角》(刘郁葱,《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第4期)

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有银行体制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效应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推断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中性银行体制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因素。认为短期内政府可通过财政政策的应用降低这种区域效应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应加快推进金融制度改革,以消除地区间金融体制的差异。

重大项目之八:我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转型研究(项目负责人:林致远,项目批准号:2009JJD790038)

课题基本按照计划进行,目前阶段性成果有:

阶段性成果之一:《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效率及其变化:基于DEA方法的评估》(林致远、龚丽贞,工作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利用29个省市2003~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估,揭示地方政府支出无效率的具体来源,并考察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效率以及相对无效率的具体来源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此外,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在总体上略有下降。

重大项目之九:转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靳涛,项目批准号:2009JJD790039)

课题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该阶段主要根据需要进行文献综述、数据搜集、处理等,并进行相关英文文献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