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3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洛林教授做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Seminar本学期第二讲,为师生们详细剖析金砖背景与机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教授主持此次Seminar。

王洛林教授分别详细地介绍了金砖机制的形成及其发展、金砖国家的经济概况、金砖机制的前景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金砖机制的形成方面,王教授指出,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使过去基于发达经济体利益诉求而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世界经济力量格局的变化。金砖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转型。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对联合起来,一起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更有热切的意愿。

2009年金砖国家正式合作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积极加强机制化的建设,建立了以领导人峰会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金砖国家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国际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一股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金砖各国的近况方面,王教授从国情特色,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等视角分别对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的近况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并分析了这几个国家对金砖机制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

王教授首先谈及金砖各国合作的有利条件,包括国土面积大,人口多,GDP增速快,自然资源丰富,政局基本稳定,产业优势互补,面临共同困难,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利益诉求等。随后列举各国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包括相互的合作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成员国之间存在利益上的摩擦和碰撞,合作机制较为松散和不够稳定,以及相互间的投资不够充分等。基于上述考量,王教授认为,金融机制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当共同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发达国家中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等问题。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王教授紧扣主题,娓娓道来,语言简单平实,内容丰富有趣,展现了其渊博的学识和清晰的思路,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盛宴,大家均受益匪浅。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魏建平  崔庆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