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6月27日,福建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奖代表座谈会在福州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翔出席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为代表进行专题发言。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附:在福建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厦门大学 李文溥
  
2016年6月27日

感谢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选,将本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授予了《论要素比价、劳动报酬与居民消费》,感谢本届评奖委员会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感谢会议的邀请。使我有机会不仅向参与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所有人,而且向多年来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创造良好条件的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尤其是多次接受我们调研的工人、群众、基层干部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
《论要素比价、劳动报酬与居民消费》是我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结题成果,也是我们这个研究团队——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十二年来持续跟踪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的系列成果之一。这一研究的另一项成果——《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也得到了社会肯定,获得了福建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这项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调控的跟踪研究,不仅因每年两次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发布,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多份研究报告,为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采纳,影响了宏观经济决策,而且自2012年秋季起,《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由施普林格出版公司长期出版英文版,定期向全球发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产生了国际影响。
《论要素比价、劳动报酬与居民消费》是在此基础上的专题性理论研究。它从近2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国民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入手,探讨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居民消费不振的体制原因。研究发现:产生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未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适时转型。其所以如此,是对GDP及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了行政干预要素市场,要素比价扭曲,人为地提高了资本报酬率,导致了资本过度深化,压低了劳动报酬率。解决国民收入结构两高一低失衡的根本出路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近五年来申请获批了四个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以及一批国家、省部级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这些研究如果还有些许理论创新与指导实践价值,主要应归因于:
1.立足于中国实践。科学以经验研究为基础。实践出真知,文理科皆然。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依靠实验室实验,必须以大量、持续、长期的社会观察与社会实践为基础。没有抽象的社会实践,因此,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国社会经济实践,研究中国问题。本书的研究正是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观察以及对社会实践的多次调研,这是我们理论创新的源泉。
2.中国问题的设定意识。在立足中国实践的基础上,自主地提出中国问题,抓住关系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给予理论解释,提出解决方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努力构建中国实践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证明,只有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致力于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经济学研究方能实现学术自主,真正走向世界,为国际学界所重视所尊重。无视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盲目追逐“国际前沿”,追随“国际一流”杂志,尾随欧美学界的“研究”,势必丧失自我,导致学术代工甚至学术殖民化。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即坚持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利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我为主,以开放的心态,全面、充分地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立足中国实践,在解决中国问题中发展中国经济学。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因此深感责任重大。今天仅仅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转向明天,投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