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跻身世界经济总量大国行列。未来20-30年内,能否继续保持这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将决定着中国能否顺利地步入现代发达经济行列,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未来健康发展及居民收入及福利水平较快增长的基础,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经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于2011年12月4-6日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继2009年之后再次承办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并扩展为经济学青年学者共同参与的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围绕“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这一主题,论坛旨在为博士生与青年学者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交流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及结构变迁的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最新研究。
论坛得到了包括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全国著名院校的博士生、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应征论文205篇,经过由全国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初审和终审,决定选用70篇论文参加会议交流,围绕论坛主题,从“全球化视角的经济增长与国际比较”、“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基础与外部环境”、“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中等收入陷阱”等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12月4日上午,论坛在厦门大学克立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教授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工教授、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冯文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雷根强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建忠教授,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系领导以及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会代表、经济学院师生近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李建发在致辞中说,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本土化的宏观经济研究,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等合作开发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并进行了10次预报与政策模拟结果发布,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一支新兴队伍。他表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以“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为主题成功申请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校深感荣幸。他指出,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生是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现代经济学本土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召开博士生学术论坛暨青年学者论坛对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扩大博士生及青年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次论坛邀请了8位海内外宏观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在主题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原副校长田近荣治教授、台湾“中研院”瞿宛文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教授、南开大学龚刚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曾金利教授等先后做了题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潜在增长率趋势》、“Public Pension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Can the Blessing Turn Out to Be a Nightmare?”、《如何研究中国产业》、《公共财政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Socially Optimal Social Security and Education Subsidization in a Dynastic Model with 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Fertility and Endogenous Growth”、《经济成长的阶段问题、理论、证据与应用》、《中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应用》、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等精彩演讲。
主题演讲之后,与会代表将在12月5、6日分四个分会场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福州大学等数十个院校的优秀博士生与青年学者代表,将分别报告他们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基础”、“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等收入陷阱”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相互切磋,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想分享,深入探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及结构变迁的理论及现实。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