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即将结束了。组委会的同志们要我讲几句话,他们为我准备了精彩的闭幕词。但是此刻,我想以一个从教30年,行将退休的老教师而不是中心主任的身份,和在座的博士生、青年教师拉几句家常。
我想说的第一个词是:感谢。
感谢全国的博士生、青年教师对本次论坛的积极参与。没有你们的参与,论坛是办不好的。本次论坛收到了海内外各大学、研究机构博士生、青年教师的投稿205篇,最远的来自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很遗憾,经费所限,我们无法邀请与会。同样由于经费的限制,我们不能邀请更多的博士生、青年教师与会,对此我们甚感遗憾和抱歉。我在这里要向积极参与了本次论坛的全国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博士生、青年教师表示感谢,无论他们今天是否在场,论文是否入选。
感谢论坛的学术顾问委员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与会的全体特邀嘉宾。整个会议筹备以至举办过程中,他们都给予论坛宝贵的学术指导,参与论文的评审,并应邀在论坛上发表精彩的专题演讲、参与讨论、评点论文。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参与,弥补了中心学术力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次论坛学术指导的全国性、高层性和前沿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论坛的学术水平;
感谢会务组的全体同志们的努力工作与默默奉献。他们基本上由中心的研究生组成,尽管都是初次承担这样的任务,但是他们以勤补拙,使这次论坛得以有序组织,顺利进行。
感谢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司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教育部原定的会议资助没有到位,但是我们仍然应当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毕竟给了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机会,一个举办这次会议的名分。我们相信今后国家用于教育,鼓励学术研究、科学创新的经费会不断增加,也相信有关部门今后会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给全国的博士生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学术交流机会。
感谢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及经济学院、社科处。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伸出手来,为本次论坛的举办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持,经济学院、社科处为论坛的顺利进行也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当然,应当感谢的还有许多。限于时间,不再一一列举。我们感谢一切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我要说的第二个词是:责任。
众所周知,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设立在全国各大学的一百多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一个以宏观经济为名的研究基地。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全体研究人员当然要认真地进行宏观经济研究,这是我们的本职。但是,教育部对我们的期望绝不仅此而已。作为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应当在推进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方面做一点工作,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略尽绵薄之力。因此,积极地举办各种宏观经济论坛,推进宏观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是我们应尽的重要责任。它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有钱要做,没有钱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地筹出钱来做的大事。现在,给已经成名的年长学者提供的这种学术研讨机会相对较多,为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生提供的机会则比较少。但是,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为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生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支持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我要说的第三个词是:希望。
最后,作为一个从教三十周年,行将退休的老教师,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对博士生们说几点希望。
我希望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们以学术为业,把学术研究作为你们毕生的事业。有史以来,硕士、博士学位就是为从事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的教师设立的资格证书。它不应当成为阔人贵妇们炫耀身份的项链或钻戒,更不应当成为达官贵人们加官晋爵的敲门砖。如果我们的博士生都不能立志以学术研究为业,以大学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我们又谈何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谈何中国学术的未来呢?
我希望博士生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经济学。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研究逐渐成为热门。不少国外经济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研究,这当然是好事一桩。但是,站在何种立场上研究中国经济,也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了。厦门大学的老校长王亚南先生曾经说过,要以一个中国人的资格,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研究经济学。什么是以中国人的资格,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研究中国经济学问题呢?我的理解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中华民族求繁荣富强,为中国民众谋福利改善,为实现中国的民主进步,每一个中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从世界人均GDP倒数第二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发展成为了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经济学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我们敞开胸怀,吸收、消化了世界范围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想想看,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我们就做到了这些!我们怎么能不倍感自豪,怎么不对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向现代发达国家过渡,中国经济学将走向世界。你们将是亲手实现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的一代,我由衷地羡慕你们!今天在座的既有本土培养的博士生们,也有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新一代学者,我衷心地期望你们携起手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实现中国经济研究走向世界。希望在你们身上。拜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