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谢谢主持人,我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是我们今年对宏观经济模型做的两个重要的改进,这些改进的结果,使我们的预测比往年具有了更加的准确性。其次我将简单地回顾中国宏观经济在过去一年里面的一些主要的特征,然后对我们进行宏观预测所需要的一些外部的条件做一些详细地说明,之后就汇报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我们获得的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着重对两个问题进行了预测模拟。第一个就是当前的通货膨胀对中国城乡不同商务群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个,围绕人民币升值,能不能作为抑制当前通货膨胀的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将提出对今年2011年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在我们的模型统计方面,我们在数据处理方面,特别今年把大部分的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和操作。过去我们只关注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农村居民的消费,今年我们把城镇家庭,按照收入从低到高,分为了七个组别,在农村也按照收入从低到高分了五个组别,分析他们消费水平的变化。
我将对这样一个模型的改进简单地做一个详细地解释。大家都知道环比的增长率将不受比较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得到的增长率水平将有利地能更为准确地体现短期经济变化的态势。在统计局公布的同一年比上一年相比的GDP增长率里面,我们关注到受2009年前低后高的影响,我们观察的增长率也是有了前高后低的因素,但是我们计算环比增长率的时候出现,到第三季度恢复到12%环比的增长速度。第四季度换比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1.5%。同样,对价格水平的一个测量,通过剔除了季节性因素以后计算GDP的指数,我们看到通货膨胀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也体现在去年的第四季度。GDP的指数增长率达到了接近13%的水平。
此外,在我们通过区分了不同人群,对他们的收入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研究,我们可以在深层次方面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带来了各个不同收入人群全面的增长。但是不同收入组人群增长的速度是各不一样的,我们对这样的一个收入人群的区分发现,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表现为高收入,高增长这样的一个态势,以收入对GDP的弹性而言,在城镇七个组别里面,只有高收入和最高收入组20%的收入组别,他们收入增长的弹性超过了1。在农村,就算是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弹性也低于城镇的低收入水平的收入弹性。这个结果表现在中国长期增长的过程当中,城乡收入的差距,城镇的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之间,农村收入水平的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之间,他们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其次,由于不同收入组别的人群,他们消费体的结构不一样,低收入的家庭可能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大一些。在我们面临3.3%的CPI增幅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是因为食品的上涨所拉动的,这样的通货膨胀就会导致收入群体所面临的CPI的水平各不一样,我们的研究发现,收入组别低的群体,他们所面临CPI上涨的速度就高。这些研究结果都为后面我们基于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以及宏观的政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的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简单回顾去年中国宏观经济一些主要的特征,去年我们的GDP实现了10.3%的增长率,其中54.8%是靠投资拉动的,然后7.9%是靠进出口贡献的,剩下的37.3%才是由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的。这样的一个结果,使我们能够判断,也就是我们的10.3%的增长依然延续了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那么在投资方面,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和私人恢复型的投资同时扩张,在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有超过40%的投资是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完成的,还有超过50%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和制造业。这样投资需求的扩张,全面地带动了生产价格指数的上涨。在CPI方面,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受食品和支出价格上涨的话,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没有明显地缩小。
在宏观调控方面,过去一年,特别是下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出台,促使了投资需求快速地扩张,拉动了价格指数的上涨。但是财政政策在调整我们两高一低的经济结构方面,这个效果我们认为并不是很明显的。
在这样的一个判断下,我们做出一个简单的总结,也就是过去一年的高增长,它是在政府主导型投资,在外部市场需求已经恢复的同时,国内的民间同时也开始恢复的同时,没有及时地退出我们的投资领域,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实质性地侵蚀了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消费需求,加速了宏观经济结构所谓低消费的这样一个宏观经济不平衡的特征。
在这样的一个判断下,课题组依据对今年两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的一个走势,对模型的预测外部条件做出了一下的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关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判断,依据IMF所发布预测的结果,我们预计美国在今年由于它的扩张性政策继续实施的结果,他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实现3%的速度,欧元区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它的增速只能达到1.5%。在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有所减缓,反过来,欧元区的经济,随着主权债务危机逐渐趋于稳定,增长率又可能有所回升。
另外一个就是汇率水平,依据美元走弱的趋势可能还将保持,但是在今年,走弱的速度会慢一些,下一年,随着欧元区经济回软,可能加快美元贬值的速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应该还再继续地持续,今天预计我们假设为4%,明年可能提高到5%的速度。
关于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判断,是我们这一次进行模型预测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的假设。我们知道今年货币政策已经明确要转向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而且还确定了4%的目标,以及14%到15%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但是考虑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个地方在他提交的规划里面,已经把GDP的增速定在了12%以上,有的省份,甚至要确定了五年之内GDP翻番的这样的一个要求。这些GDP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巨大的投资需求,也就要求了巨大的信贷扩张的压力。考虑到这样的一个因素,我们课题组假设,今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完全有可能达到18%,就算明年这个货币供应的增速可能也不能明显下滑,将可能维持在17%的水平。
但是鉴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今年上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的机会,使得贷款利率提高到6.31%,并保持到2012年这样的时间。在这些判断下,课题组对今明年两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做出了预测,从GDP的增长率方面,明年我们预计在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下,我们的GDP的增速可能依然还会实现10.13%的速度。从我们所计算的季度环比增长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有可能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时期,可能达到11.4%的水平。从价格指数来看,CPI今年有可能突破4%的水平,达到5.4%这样的一个水平上。受所谓的人民币升值的一些相关影响,可能会导致外汇增长速度会比前两年相对有所减低。我们发现如果货币供应量的水平能维持在18%的水平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还有可能比去年提高2.88%,达到27.45%。再一次经济增速靠投资驱动的特征还会进一步体现出来。从消费方面看,如果计算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速,我们发现这个增速还依然持续下滑的态势,同比还可能下降5.7%,这意味着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今年和明年恐怕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一个任务。
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模型的预测,意味着如果今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的速度,由于地方政府GDP的目标,而不得不达到18%这样的增速的话,GDP高增长还有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将依然存在,这个压力完全是来自于投资需求的扩张,总需求的结构还非常难以发生转变。在这样一个预测的结果上,当然对应的政策建议,我们认为要有效地控制M2的增速,来压缩我们的投资需求,但是必须注意到,投资需求扩张的话,当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全面恢复之后,我们需要压缩的应该是抑制各级政府主导型投资的扩张。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接下来的另一部分,课题组就对关系到民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个是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群体的影响,还有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在做相关的政策模拟。这部分的结果由陈抗老师来为大家汇报。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