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补充一下刚才汇报的情况,我们以往预报的是根据宏观性的变化,然后出于应该怎么做的考虑。那么这一次呢,由于今年是换届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会多考虑会怎么样的因素。
下面有两个模拟,第一个模拟,现在有不少人认为通货膨胀率不是很高,不是很高的话,不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考量。我们认为这个通货膨胀其实对不同的阶层,是有不同的影响,对穷人,对富人,他们的影响差别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个研究。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刚才我们讲的对各个收入组别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仅考虑了他们消费结构的不同,并没有考虑他们菜篮子的产品,所以我们不同组别的消费物价指数仅仅考虑到这个结构。
模拟一,假设有一次性的通货膨胀冲击,有一年,我们选了2006年,通货膨胀突然间提高了3%,也就是说从原来的1.5%上升到4.5%,但是居民收入又没有及时地调整,这样的情况底下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模拟的结果就发现,如果通货膨胀提高3%的话,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的物价指数,要比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物价指数要来得高,城镇消费指数是2.89%,农村是3.2%,也就是说虽然全国平均是3%,对城镇和农村会不一样。我们看一看这个组别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左边这个是城镇,城镇的话,第一个组别就是收入最低的水平,10%,他们通货膨胀的增长率是4%,而第七组,就是收入最高的10%,他们的通货膨胀只有2.9%,也就是说低和高差别很大。
对农村来说,由于他们结构差别不是很大,所以他们区别也不大,最低组是4.8,最高是3.9,但是明显农村比城镇要来得高。由于各个收入群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一样,他们实际收入的水平,这是各组别实际收入的变化,我们看左边城镇的人均实际收入的情况,最穷的这一组他会下降6%,最富的只下降1.5%,这是农村,从那边传递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差别就更大,从1.5到6.5,农村的差别一样,最穷的是5.3,最富的是6.8。
从收入,我们再传递到消费,这时候差别又进一步地拉开,这是分组别的消费者物价倾向,从2000年一直到2010年。也就是说实际收入如果减少1块钱的时候,消费会减少多少?我们发现城镇的最低组别,你给他一块钱,他消费八毛七。农村里面,最低组别,农村我们用的是叫做纯收入,给他一块钱,他要消费一块七毛六,其他的钱就要从别的地方来,但最高的这一组是0.62,相当于城镇这边的情况。
由于有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我们看到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消费的差别是非常大,城镇各组最低的这一组的消费会下降5.4,最高的组下降1%。农村的消费下降就更高了,一边是大概6.5%到7.3%左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对农村居民的冲击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冲击,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对低收入的群体冲击要大于对高收入群体的冲击。所以由于食品价格带来的通货膨胀的提高,会侵蚀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压缩他们的消费开支,从而抑制了全社会的居民消费的扩张,这是我们第一个模拟。
我们觉得虽然通货膨胀率不高,但是其实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下面讲第二个模拟,这个模拟就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影响的分析,因为最近美联储主席在美国国会听政的时候,人家问他中国提高的利率,他表示他对中国提高利率非常惊讶,他认为中国不应该提高利率,而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控制通货膨胀,这样做对中美两国都有利,中国控制了通货膨胀,美国增加了出口。人民币升值真的可以用来抑制通货膨胀吗?这个问题看起来会,因为人民币升值有两个渠道能够来减少通货膨胀。
第一,它直接地减少进口的通货膨胀,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物价得到抑制,第二,他能够减少中国的进出口,减少总需求扩张带来的通货膨胀。我们就做了这个模拟,我们假设人民币两年平均每年对美元升值15%,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升值,我们假设升值是发生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连续两年平均年升值是15%,我们发现这个出口下降了,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原因就是中国的出口对汇率的弹性比较差,大概弹性有一定的变化。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它的弹性只有0.3%,如果汇率升值1%的话,它的出口就是0.3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这时候弹性有所提高,总的来说这个弹性还是比较差。
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进口没有变化,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应该大幅度增加,但是进口没有变化。为什么进口没有变化呢?原因是一般性贸易的进口的上升,基本上被加工贸易进口所抵消,所以进口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再一个,人民币升值以后,我们各主要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看几个,一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一个是生产者物价指数,还有一个固定投资物价指数,以及GDP指数。他们的下降,人民币贬值连续两年15,最高的就是GDP平年指数减少了三点几,也就是说他对价格的影响并不大,15%连续两年,它带来的只有3%左右的下降。
我们看一下进口物价和各个物价指数的相关系数发现,进口物价其实跟生产者物价的相关性比较高,0.84%,但是跟其他的像固定资产投资的物价指数,消费的物价指数都比较差,我们在模拟里面,这些价格方程里面我们发现,唯一跟进口物价有关系的就是生产者物价,其他的都找不到直接的关系。
所以这个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它不是降低通货膨胀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人民币目前对出口的汇率变化它缺乏弹性,再加上由于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一般进口加快,但加工贸易进口却下降,所以两者抵消以后,总进口没有明显变化。
所以原来希望通过减少国内需求,通过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出口贸易,最后作用于通货膨胀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所以新加坡这样非常小的国家来说,汇率的作用,所以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是完全以兑换率来作为他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作用就非常有限。
人民币升值以后,其实对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固定资产反而增加了,原因是那些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成本下降,再加上实际货币余额的上升,因为价格水平下降,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上升,总的来说,投资就上升。内需的增加主要靠投资的增长,无法提高居民最终消费的增速,所以人民币升值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对投资需求的依赖。
有了这些,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展望,以及这两个主要的模拟以后,我们有五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进一步明确态度,防止控制通货膨胀的手软,追求增长的手硬这样的趋势。在去年我们看到,由于2009年为了防止经济受到外来需求冲击的影响,我们有很多扩张的经济政策,到了2010年的年初开始退出,退出才进行了两个季度以后,到了第三季度是打不住了,这就使得我们现在目前要控制通货膨胀的力度要更大。但我们认为,今年可能又是一样,又是年初控制了,到了年中又害怕,下滑太快。所以在换届年,在“十二五”的开局年,这样的情况我们估计还会出现,这对长期来说,对于控制通货膨胀,或者是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来说,都是非常负面的。
第二,我们认为要管住货币,要达到控制通货膨胀在4%的政策目标,其实要把经济的增长率下降到9%左右,而我们做过一个模拟,要如何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其实M2增长率要控制到14%,这样的做法估计不可能出现。虽然说我们希望有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们觉得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刚才还发现,其实控制通货膨胀它是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所以不能把控制通货膨胀当作是短期的政策,它其实对长期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再一个,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村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最近有很多人讨论说,我们这样子会出现所谓的工资和价格的循环增长,也就是说对农民工的收入提高,或者对工资的提高有意义。但是我们觉得最低工资线,或者是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它是保障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货膨胀很重要的做法。我们希望工资的上涨能够来保证农民工,保证低收入阶层在面临通货膨胀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我们还觉得所得税的结构要调整,要促进城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税负的合理。如果这些都还不够的话,要扩大财政支出这方面,在座有很多专家,我估计后面的讨论会谈到。
最后一条,就是人民币升值要适当,不宜过快,应该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特别是不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有长期的影响,所以现在升了以后,就降不下来了,这个汇率的调整有很大的单向性,这个跟我们经济体内部的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只能单向的,人民币只能升不能降,降的东西我们做不到。那么既然升起来以后,降不下来,那么它长期的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我们必须要重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请勿转载。